每日热议!被母公司转让控股权,温氏乳业上市扑朔迷离
历时五年的增资、改制、并购、引入战略投资者,温氏乳业未能等来独立上市的进一步消息,却被母公司温氏股份(300498)转让出控股权。
(相关资料图)
温氏股份近日宣布,将以近4.38亿元向关联方筠诚控股转让温氏乳业35%的股权。转让完成后,温氏股份持股比例降至29.57%,温氏乳业将不再纳入其合并报表。而温氏股份曾一度加码乳业板块的投资布局,并在2020年11月释放出分拆温氏乳业独立上市的信号。
业内分析认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对温氏股份经营造成较大压力,而乳业板块短期内仍需高投入以保持扩大业务基础,因此转让乳业部分股权是当前形势下最合适的选择。温氏乳业的优势在于上游奶源,但奶价与北方牧场相比不具优势,加之自身下游乳品销售存在短板,实现上市还有一段路要走。
温氏乳业控股权易主
5月25日,温氏股份宣布,拟将控股子公司广东温氏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温氏乳业”)35%的股权,以近4.3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关联方广东筠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筠诚控股”)。交易完成后,温氏股份持有温氏乳业的股权比例将由64.57%减少至29.57%。
股转协议显示,温氏乳业可自协议签订之日起10年内无偿使用带有“温氏”字样文字或图形的商标,10年期满后的处置方式由双方另行商议;如温氏乳业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温氏家族以外的主体,则温氏乳业不得继续使用带有“温氏”字样文字或图形的商标。温氏股份对温氏乳业的全部担保也自协议签署之日起终止。
温氏股份称,转让温氏乳业部分股权主要是为聚焦公司核心业务,优化公司整体业务结构及资源配置。股权转让完成后,温氏乳业将不再纳入温氏股份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本次交易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所需。
与如今转让温氏乳业股权相比,“猪鸡并举”的温氏股份曾一度加码乳业板块布局。即便在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年报中,温氏股份也将“协同发展”乳业写进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官方资料显示,温氏股份乳品业务始于2000年,下辖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销售两大业务公司。温氏乳业2014年注册成立,当时为温氏股份全资子公司,之后分别在2018年3月、4月收购温氏股份旗下连州温氏乳业、江华温氏乳业、鼎湖温氏乳业、钟山温氏乳业的100%股权,至此“乳业实体经营板块资产均由温氏乳业控制运营”。
2018年7月,温氏股份与关联方筠诚控股分别向温氏乳业增资5.85亿元、1.07亿元。因“温氏乳业处于战略发展关键阶段,资金需求量较大”,双方还向温氏乳业提供不超过3.5亿元借款。
温氏股份曾在官网发文称,2020年上半年,温氏股份营收增长16.5%,利润增长68%,并在此基础上相继引入多名战略投资者,并购牛场扩大养殖规模,“股东结构得到优化,资产结构更加合理,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发展新轨道”。
最新公告显示,温氏乳业现有股东名单已增至10位,除温氏股份、筠诚投资、员工持股平台外,还有上海铭耀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合伙企业、深圳市星联合投资合伙企业、广东彩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珠海聚缘投资合伙企业、深圳市百果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认为,温氏股份主业是畜禽肉,乳业并非核心领域。此前猪肉价格处于高位时,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其向乳业拓展。现在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对温氏股份业经营上的压力仍然很大,而乳业板块既不能形成业绩贡献,也需要继续不断投入,“温氏股份为了集中力量稳定主业,选择转让乳业股权,是根据当前形势最合理的选择”。
分拆上市成疑
2020年11月,温氏股份宣布,授权温氏乳业经营层启动分拆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次年7月,温氏乳业完成股份制改制,并选举产生股份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高管团队,此举被外界视作为上市铺路。温氏乳业在官网文章中形容股份公司创立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温氏乳业从此站上了新的起点,向着更高更远的发展新目标迈进”。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温氏乳业营收分别为1.21亿元、6.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21.38万元、-852.23万元。自2019年起,温氏乳业板块进入快速增长期,2020年营收增长15.38%至8.4亿元,销售利润增长20%以上。2021年相关板块营收为10.62亿元,同比增长26.42%,利润未披露。2022年,温氏乳业再次陷入亏损,营收、净利润分别为9.47亿元、-653.6万元,在温氏股份营收占比仅为1.21%。2023年一季度,温氏乳业亏损扩大至2234.17万元,主要系淘汰牛造成的非流动资产损失。
温氏股份曾在2021年3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温氏乳业是南方最大的奶源生产基地之一,原奶在中国香港市场占比超过70%。202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温氏股份奶牛存栏2.88万头,销售原料奶12.86万吨、乳制品2.67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温氏乳业旗下连州温氏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项目连续6年未完成效益目标。温氏股份2016年1月发布公告称,拟使用2.13亿元超募资金及节余募集资金建设连州温氏乳业奶牛场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提供优质原奶2.5万吨。不过财报显示,连州温氏乳业2017年—2022年收益均未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包括饲养规模调整,产出规模低于预计,原奶市场行情不及预期等。
与此同时,温氏乳业分拆上市进程也是扑朔迷离。温氏股份曾在2021年3月26日举行的可转债发行网上路演活动中答复投资者称,温氏乳业境内上市计划尚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尽管其营收、净利润等指标在温氏股份占比均低于2%,但若上市进展与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对温氏股份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温氏股份此次转让温氏乳业股权,是否意味着分拆上市计划有变?温氏股份方面5月26日回应记者称,后续公司会发布分拆上市进展公告,具体披露时间暂时未知。“之前想着独立分拆上市,但是那一年温氏(乳业母公司)亏了,所以上市要求就不符合了。”
乳品销售存短板
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5月,温氏年产8万吨的大旺乳品加工厂投产,被认为是“以原奶销售为主的温氏乳业,踏上转型升级新征程”。
如今,温氏乳业在官网自称是华南地区规模领先的奶牛养殖和原料奶出口企业,乳品销售覆盖广东省各地市场,并辐射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区域,竞争优势在于优质奶源、低温新鲜战略和优质乳工程、中国学生饮用奶等资质认证。不过根据温氏股份2021年3月对投资者的答复,其加工品以巴氏奶为主,暂时数量不多,主要供应珠三角地区。
在乳业专家、原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看来,温氏乳业转做下游的最大短板在于乳制品加工销售。“乳制品一年销售不到3万吨是很少的。广州巴氏奶市场总共十几个亿的规模,燕塘、风行、光明份额排在前三,温氏乳业排在倒数几名。珠三角一半以上的巴氏奶实行送奶到户,30%左右销往大卖场,燕塘、风行还有自己的牛奶专卖店,温氏乳业渠道布局相对偏弱,这几年才在广州打开市场。”
记者注意到,温氏乳业早期产品曾主打“供港”概念,并卷入与晨光乳业的商标纠纷。2017年11月,因温氏乳业相关产品包装使用“供港鲜牛奶制造”文字,“供港”二字与晨光乳业“供港”商标相同,晨光乳业起诉温氏集团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相关损失3305万元。而温氏方面则向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认定晨光“供港”商标为无效。最终,晨光乳业撤诉,温氏对晨光的商标无效裁定申请也已撤回。
官网信息显示,温氏乳业产品目前已确立“温氏牧场”母品牌,核心卖点仍在围绕奶源品质做文章。不过自2019年以来,温氏乳业旗下产品数次抽检不合格,涉及菌落总数超标、非乳脂固体含量不达标等问题。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温氏乳业奶源做得相对扎实,是其上市能拿出的最大底牌,供港经验也让其在南方奶源稀缺的情况下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气候、土地资源等限制,华南地区养殖成本约是华北地区的2倍,奶价要达到每公斤6元左右才不赔钱。“据说现在广东公斤奶价已撑不住5元,南方牧场亏损面在扩大。”
王丁棉也向记者证实,温氏乳业的优势在上游奶源产量和质量,但由于自身乳品销售能力不强,每年剩余的原奶只能一部分供港或销售给广东其他乳企。南方地区虽然奶源短缺,但很多乳企会去北方调奶,即“北奶南调”,燕塘、风行等乳企也有自己的牧场,因此导致温氏乳业奶价不具备竞争优势。“我认为,温氏乳业距离上市有一段路要走,还要看温氏股份的态度,是不是对其有持续性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