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桂声网评:“壮族三月三”,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资料图】
4月21日,2023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开幕式在南宁市青秀山景区隆重举行,今年的开幕式活动突破以往主舞台观演的模式,变身为行进式、沉浸式、互动式的大型游览,活动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三”上,一是三个单元,即古风雅集、时尚潮玩、民族团结,二是围绕三个关键词“春意”“潮玩”“歌圩”而展开。
“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已有对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千百年来,壮族文化在经久传承中得到创新和发展。现如今,“壮族三月三”不只有传统的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龙狮表演、芦笙踩堂等习俗,更发展了赶歌圩等节日民俗,形成了“壮族三月三”民族服饰展示、骆越文化旅游节等全新的形式和载体,让“壮族三月三”在展现传统文化基础上,更多地融合了时尚文化。从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将广西多民族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大舞台,到广西将每年农历“三月三”定为公众假日,再到在政府精心组织下,成为全国人民共襄盛举的八桂嘉年华……都充分彰显了我国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决心,也为宣传和弘扬壮族文化提供了舞台和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壮族三月三”的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对歌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以至于一定层面上“歌圩”或“歌节”已成为“壮族三月三”的代称,同时,聚会交友、商品贸易等活动也不断得到强化。可见,“三月三”的传承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例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文化资源。高度珍视和充分利用这一民族瑰宝,继续高质量地开展好“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推动“壮族三月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三月三,是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古代文人墨客为三月三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句及画作。“壮族三月三”将这一美好时节的意境再度升华,开幕式现场围绕“春意”的呈现,三个单元用不同的场景构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画卷,移步异景中呈现出美妙“春意”。唱山歌、赶歌圩是“壮族三月三”绕不开的话题。开幕式现场依然传承“三月三”最经典的“歌圩”形式,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既有古今文化的对话,还有国际交流的对歌,更有民族团结的合唱。此外,开幕式突出“潮玩”的概念,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最“潮”的“三月三”。无论是打造“古风三月三”山水实景秀场,让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是以充满阳光活力的时尚运动、新颖丰富的水果饮品和富有东盟特色的国际潮玩,展现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广西新形象,抑或是展现各民族欢度“三月三”的欢乐场景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现代的“壮族三月三”和古时的“上巳节”在时光交错中完美交汇,让民族传统文化在体验中得以传承。
如今,我们可喜地看到,有更多的三月三的民俗文化,已经引入到了学校、社区、家庭,扎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散发出别样的魅力。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的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唯有像“壮族三月三”这样,通过不断传承与创新,让其生动地留存于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社会的发展才有坚定的精神基石。我们坚信,在文旅融合、以文促旅的大背景下,这一厚重的传统文化必将获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预祝2023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也期待美丽的八桂大地能够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赞叹。(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