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世界新消息丨​路透社这样翻译“神舟”,为什么?

观察网     2023-05-31 15:21:04

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相关资料图)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各路外媒的报道中,英国路透社与美国彭博社不约而同地给“Shenzhou-16”补充了一句备注:

The spacecraft, Shenzhou-16,or "Divine Vessel",...(Reuters)

In the latest iteration of Shenzhou,which means “Divine Craft,” ...(Bloomberg)

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常常借用传统文化符号。古人把银河称为“天河”,“神舟”既与“神州(Divine Land)”谐音,又承载着天河行舟的梦想。

路透社等外媒在报道神舟系列飞船时,常常补上“Divine Vessel/Ship/Craft”,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目的是给文字增加一点“clarity(清晰)”,即,让一般英文读者稍微感知中国载人飞船名字中的文化内涵。

同样的逻辑,路透社提到“天和”核心舱时也习惯浅浅地补充一句:

Tianhe,"Harmony of the Heavens", ...

在拼音“Shenzhou”“Tianhe”后面补充英文直译并非必须,但也绝非画蛇添足,对富含传统文化内涵的航天项目名称不做任何英文阐释,未免有些可惜。广大英文读者单从拼音中其实丝毫领略不到文化符号蕴含的魅力。

外媒在报道中不吝笔墨给“Shenzhou”“Tianhe”作注,正是受众意识的体现。对路透社等英文大众媒体而言,“受众”的主体不是汉学家,也不是密切关注中国航天的外国同行,而是广大一般英文读者。

在对外传播实践中,拼音有其用武之地,但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有时候,一“拼”了之,自己人爽了,真正的受众懵了。若要兼顾中国文化的“符号性”与“传播性”,在对外报道中不妨学习路透社与彭博社的表达方法,拼音之外,该阐释的时候莫要吝啬键盘。这算一条“中庸”之道。唯其中庸,方能行稳致远。

X 关闭

© 2021 华声医疗器械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