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信用额度卡”制度助力普惠金融|前沿资讯
(资料图片)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自此,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相应的政策、机制不断建立完善。
总结十年来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成绩斐然,但仍有许多潜力可挖。为了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工作,需要从理论上突破固有思维,在实践上勇于创新,笔者提出的建立“信用额度卡”制度的构想或是一次制度创新的尝试。
金融普惠与普惠金融
首先要在逻辑层面厘清金融的普惠本质,在此基础上展开针对现实普惠金融的具体分析。金融的功能是以货币形式完成支付和借贷,进而作为抽象价值的运行系统面向整个经济体配置实体财富以提高经济效率。如同人体中的血液循环系统或者神经系统,是全局关照的,其原本就具有普惠的性质。
考察历史,中西方的金融发展模式迥然不同。中国的传统金融体系是自上而下构建的,包含在政府系统的财政职能中,具有政府主导性、预设性、全局性、公共性等特征。西方的金融是由私人放贷资本发展起来的,在其文明之初就呈现君权、神权、金权并立的局面,在金权瓦解、重塑了君权和神权之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更应该叫做金本主义制度,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灵魂,西方金融的核心特征是私人金融资本的全局控制。例如,建于1694年的私人银行——英格兰银行一直是英国的中央银行,直到1946年才收归国有。试想,能靠唯利是图的私人金融资本实行普惠金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有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式的金融体制才能做到真正地贯彻金融的普惠精神。
金融本应该具有普惠的特质,普惠金融则是金融运行的边际操作以彻底实现金融的普惠原则,现实中的普惠金融是专门针对既有的金融体系无法覆盖的区域而展开的,如小微企业以及农村、城市的低收入者。因此,普惠金融贯彻的程度是金融普惠本性的边际延展程度的体现,只有真正落实普惠金融才能落实金融的普惠性。
普惠金融具有政策性
普惠金融的“惠”字一方面体现为惠及,再者体现为优惠,后者意义上与商业金融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相违背。因此,靠商业性金融机构来实践普惠金融有许多障碍,而必须依靠政策性金融手段,或者给予商业银行以政策激励而引导其实施普惠金融,或者建立相应的政策性金融机制专门实施普惠金融。
目前,在国家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并出台众多激励政策的情况下,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一些不足。例如,在操作层面对金融普惠原则的理解及对普惠金融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相关普惠金融实施与监管的制度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距离普惠金融的全覆盖尚有差距,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展;以支持普惠金融为目的的金融、工商、税务、征信、保险等多方面的整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建立“信用额度卡”制度
金融系统本质上是信息系统,处理的仅只是代表抽象价值的数字。理论上,所有的金融服务可由一个信息操作平台完成。现实中,微信、支付宝这样的信息平台就已经解决了个人层面几乎所有的货币支付和部分的货币借贷,进而就形成了一个综合金融平台连接众多客户的“平台—端口”形态的金融模式。那么以我国银行业的综合实力,建立一个囊括所有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服务平台在技术上是不存在问题的。
“信用额度卡”制度的设想就是借鉴微信,支付宝的花呗、借呗模式,并集成企业与个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征信、税务、保险等机制于一体,而为企业和个人建立的类似身份证、医保卡形式的“信用额度卡(证)”,最大程度地使企业和个人拥有基于其资产负债情况的信用账户,成为潜在的信用使用者。然后建立相应的机制跟踪、监管、评估每一个账户的金融能力,累加积分,评定等级,进而确定每一个客户可使用的信用额度。这样就从制度上做到了“普遍惠及”,拥有“信用额度”账户的企业和个人,是否同时能拥有信用额度以及拥有多大的信用额度,则处于一个动态评估的过程,符合一定的标准、累积到一定的积分之后,就拥有了实际的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卡”对于正常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服务的客户而言,其意义在于使其信用额度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或者个人的债务与资产相匹配,避免多头授信、多行套贷,其他的方面则照常操作。对于其余客户,也就是普惠金融所针对的客户,则充分体现了普惠精神,因为在这一制度下,在设立账户的意义上已经实现了普遍惠及、全局笼罩。
这样在普惠金融的范围内就形成了双向奔赴的态势,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给予多方面优惠政策以推行普惠金融;另一方面,所有的潜在普惠金融客户全部在考核评估之中,一经达到标准便给予信用,发放贷款额度,且信用额度随客户信用的递增而增加,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评估过程中。
这一制度的建立相当于给征信体系附加了借贷功能,或者说是征信体系与金融体系的功能结合,外加上税务、信息、保险等其他功能,形成一个综合的信用账户制度,既可以方便快捷地实施普惠金融,又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安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可以委托商业银行代为办理,也可以成立相应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办理。这一制度建立相当于对应着中央的普惠金融政策构建起全局化的无差别的承接机制、培养机制、评估机制、监督机制、保险机制,进而最大程度地实行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特点是客户多、金额小、风险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是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由这些信息技术转化而成的金融科技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节省人力物力,保证这一制度设计得以落实。
建立全覆盖的“信用额度卡”制度是一个理想目标,具体的实施方式还在摸索之中,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面对实际问题而展开,首先在微观区域或行业中进行试点,使宏观的制度设计与微观的现实需求高度契合,进而构建灵活多样的、多层级、多渠道的普惠金融模式。